在農場生活中,最常被提起的就是這三件事。
這三種率雖然不及3.1415926這麼樣的古今中外皆知,
但卻也是許多人生活的準繩。
農場生活中,有許多的紀律要遵守:
禁止使用免洗餐具、不可以浪費食物、對於土地要尊重之類的;
在農場生活中,最常被提起的就是這三件事。
這三種率雖然不及3.1415926這麼樣的古今中外皆知,
但卻也是許多人生活的準繩。
農場生活中,有許多的紀律要遵守:
禁止使用免洗餐具、不可以浪費食物、對於土地要尊重之類的;
by Anthony P. & Brittany S.
NY/FL, USA
Wwoofed @Yamana June 5-19, 2015
We stayed for 2 weeks and enjoyed it very much. As the helpx profile isn't so detailed, we would like to share our experience with the community.
#Food.
野蔓園的地理位置特殊,位於北投的紗帽路,沿著天母的中山北路一路向上往北投之方向,商區、住宅區、景觀餐廳、小橋流水的自然環境,直到一個迴轉上坡,無法遮蔽的城市景色從樹縫中流出,此時才驚覺位置仍不遠於市區。一般台北人對野蔓園路程之印象是這樣的。
從小巴230下車,沉重的背包伴隨著一路的下坡,很難想像台灣有著如此的陡坡!最近一次遇到是在紐西蘭的Dunedin。農舍、稻田與馬場逐漸出現於眼前,屬於鄉村或城郊的圖片浮現於腦海,對於一路向下往市區方向的熟悉之景與外觀不起眼隱身於花草樹叢間的野蔓園,懸殊如此大之空間經驗是台北這城市常見之為。這次我化為一旅人,閱讀步行、生活的不便與環境共生的一頁章。
大約兩年多前,每天坐在無趣、了無生機的辦公室裡,我對追求效率與名利的都市生活,以及工業社會的制式化,深感無力。內心不禁疑惑起來:這樣的生活究竟有甚麼意義?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就在那時偶然看到了野蔓園的網誌,打工換宿這個名詞就像黑暗中的一盞燈,離我的生活有些遙遠,卻又讓人嚮往。但當時的我太過膽小,即使不滿於當下的生活,卻也沒有勇氣改變,只是將野蔓園的名字收進記憶的抽屜中。這兩年以來打工換宿這件事一再在我腦中徘徊。於是今年三月在轉換跑道之間的空檔,終於邁出這一步,來到陽明山附近這座小巧精緻的農場,體驗融入大自然的生活。
燒柴&野菜
來之前總是有很多想像,尤其是燒柴的部分。燒柴耶!印象中只有古早奶奶輩使用的灶才會需要燒柴,現代都市中大概只有在主打柴燒披薩的店家內可以看到木材熊熊燃燒的場景了!農場內廚房的確有灶,不過只有在人很多時才會用到,平常時候則使用火箭爐煮食,不用燒那麼多柴。
今天的野蔓園非常熱鬧,早上下午各有一組人來參訪。
早上前來拜訪的團體,是由張瑞剛教授領軍的實踐大學博雅學部師資群。博雅學部就是以前的通識教育中心,這次的參訪行程起因於張瑞剛教授到建國花市跟亞曼買香草,並邀請亞慢到課堂上介紹環境教育的通識課程後在產生到野蔓園參觀的想法。
平常站在講堂上課的教授們,今天就幸福地坐在下面,聽聽小U為大家介紹樸門吧!
如果你不曾站在一片雲也沒有的大太陽之下揮著鐮刀跟無邊無際的雜草奮鬥,那我如何向你描述忽地吹來的一陣風所感覺到的如釋負重般的涼意?如果你不曾站在乾燥如粗砂的黃土之上舞著鋤頭翻著泥而汗水一滴接一滴落下,那我如何向你說明一口清水的甘甜珍美?如果你不曾蹲了下來低下了頭伸出了手細細察看輕輕觸摸貼近呼吸一口,那我要怎麼向你解釋這棵草和那棵草的區別?已經是快三個月前的事了,感覺上已經隔很了很久,離了很遠很遠。我到野蔓園的第一天下著大雨,也許並不真的是很大的雨,只是足夠大得讓我一身狼狽。泥和水是那一天我最深刻的記憶,也將充斥接下來的日子。
人本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若真明白,何強所求
房車妻兒孫產業都皆將撇下
那我們又留下什麼?
為什麼想來野蔓園換工? By小U
想學習珍惜食物被食物感動。
2009冬天的一次農家體驗活動裡,參與了磨豆漿製豆腐的過程。磨豆漿、煮豆漿、喝豆漿、製豆腐、吃豆腐,一切在當下是那麼地被視為理所當然,或許是因為在那裡食物的產出本就是那麼一回事,或者該說是那裡存在著從產地到餐桌最樸質的模式,而身處其中的人不過是回到生活最初、最踏實的樣貌。事後回想經歷的一切,吃著碗中的那塊豆腐是多麼感動的一件事,今日的社會,每一個進到消費者口中的食物,從來你不知道它到底是何處來的,因此我們總是要花很多時間學珍惜食物、學品嘗食物、學被食物感動。
24.06.2010 野蔓園體驗感想
1 . 這裡的環境比我想像中好,無論是居住環境及洗手間、浴室對我來說也可以
接受。我覺得在這裡可以讓我體驗到另一種生活,在這裡可以離開現代都
市、電腦;可以思索一下平日的自己,在這裡除了可以體驗農夫的工作,
園主亦會告訴我們一些現實的有機農場的運作。營運有機農場原來是可以
Hi 阿曼,
我在上星期六回家了,在三星期的台灣之旅中,吸收了很多正能量,正好為我重整下一階段的人生,謝謝你及野蔓園為我提供寧靜的空間並因你的有機聯系認識了旅途中一個個敢於做夢的人。由野蔓園作序幕,我還去了宜蘭、花蓮、台東及綠島呢!還聯系了很多交換工的機會,待我秋、冬時份再到訪。
答應給你寫下'我的感想',希望能感染更多都市人,勇於求變,多聆聽生命的呼召!
與秀望基金會配合 3年多以來每次陪著不同的孩子到園學習不同的生活體驗
看著不同年輕稚嫩的臉龐下有著不同的人生體驗故事...
這幾位同學的體貼、認真不同於其他學校,短短的相處‧簡單的自然午餐‧午後老榕樹下的薑黃盆植
看到他們的認真,短短的心得分享也讓我感受到付出的快樂...祝福每位同學心想事成,加油!
斑斑的分享:
生活
林問亭 謝璿
想要嘗試陌生的領域、尋找另一種生活方式,抱著這樣簡單的念頭,我們在 野蔓園展開為期一個禮拜的換工生活。
WWOOFing:旅行的另一種選擇
I am munching on a loaf of walnut bread made this afternoon, while typing this entry. Tomorrow will be my last day at Yamana Garden, the past few days had been a fulfilling experience and provide me a lot of insights in both organic farming and organic way of living. My wwoofing at Yamana Garden was very last minute but Yama readily agreed to accept me when he heard I want to start wwoof the next day. I was really grateful and could tell that Yama was someone that is passionate and want to share his work with anyone that is interested.
My first impression of Yamana Garden- mixed feelings. I was amazed at the primitive living condi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city girl in me was dismayed and worried if I am able to live through the next few days. A normal day at Yamana Garden is to feed the two wild boars and clear weeds in the morning; clear the mud patch for the wild boars new living quarters; plants fruits saplings and vegetables; collect firewood for bread making and clear more areas for vegetables patch.
Yama believed and followed the permaculture way of living and it was really an eye opener for me. It is different from doing organic farming and eating organic food, because we do not use fertilizers to grow the vegetable and did nothing to kill the harmful insects; everything was done to take after the natural foliage. Besides learning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t plants and handle the hoe and sickle, I had also made friend with 2 other wwoofers. Working and living with people with the same passion and interest made the experience more memorable. I know that I will miss this place when I am gone and will definitely come back for a longer stay if I have the ch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