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掉進兔子洞

「在這裡我掉進生命裡的另一個兔子洞,一個在洞裡時偶會想念洞外的一切生活,但當身處洞外時卻不時懷念洞裡世界的兔子洞。是洞裡『自主』的生活模式讓人深深著迷。現今社會裡我們的生活模式決定在大環境的結構之下,大部分時候我們無從決定如何產出我們的所需,更無須思考如何處理生活的每一天製造的垃圾(放錯位置的資源),在專業分工的遊戲規則下,人們必須努力賺錢以交換生活物資,眼不見為淨的垃圾自有公權力來處理,失去的是生活的自主性。在野蔓園裡『思考怎麼來,怎麼去』的精神緩緩地努力持續著發酵。在這裡有水稻、小麥、食物森林與蔬菜的種植,有各種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製作,有堆肥式廁所的循環利用,有著幫自己與周遭生命體做決定的無限可能,自主生活的無限可能。環境教育、生命教育與生活教育,在這無限可能裡深刻地落實著。」(註一)

Wwoof在野蔓園

Wwoof(World Wide Opportunities on Organic farms)近幾年在台灣成了旅行的新選擇,其運作模式為主客在互信的原則下,旅人以勞動換取農場食宿,體驗當地農場生活,主客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生活經驗,是一種細緻且深入認識一塊土地的旅行方式。野蔓園位於陽明山上,正提供此般小天地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從泥土香與青草香的角度來認識台灣這塊寶島。 

樸門在野蔓園

野蔓園以樸門(註二)觀察自然與師法自然的精神,及照顧地球、照顧人類與分享多餘的三大核心價值來經營管理,更開設各種基礎課程推廣樸門理念,及進階的工作假期與PDC(Permaculture Desig Cuser)課程,提供想以對地球友善的自然農耕方式來經營每塊土地的人與嚮往自然簡樸或是半農半X生活的人,一個學理知識進修的機會與親身見證樸門在實際生活中落實的經驗。

古法在野蔓園 

野蔓園因應節氣與作物的生長,每月舉辦一次DIY主題課程,從小麥收割、水稻插秧、到黑豆蔭油、味增、豆腐乳與甜酒釀的製作,透過傳統工法與保留在地人文特色的理念,提供想找回手作美食記憶與經驗從產地到餐桌奇妙物理化學變化的人,一個體驗幸福滋味的平台。「你會在腦海裡浮現一些好像始終忘不掉的食物和料理,它們不只是口感上的回憶,不只是美食當前那種口腔裡的快樂,甚至會變成很特別的視覺記憶、嗅覺記憶,甚至會讓你在心靈上有一些特別的感動。」(註三) 

教育在野蔓園

野蔓園裡提供著各種不同的體驗活動。每周二、五的窯烤麵包,從天然酵母麵糰的製作、發酵、麵包成形,再到撿柴、劈柴、生火、烤麵包,最後出爐,期間串連著發酵原理、手眼協調能力、槓桿、熱對流、地球的碳循環等原理; 田間的種植管理,從整地、翻土、做畦、堆肥、澆種、覆土、護根,過程中,森林的誕生與演替、土壤組成、水土保持、等高線、光合作用等曾經只是社會自然課本上的教條文字,成了一幅幅立體畫面,身歷情境,用的是身體與五感在學習與記憶。中輟的孩子、高關懷班的學生,在這裡學會的是用出來的知識與技能,感受到的是勞動的價值與知識所帶來的解放。

人在野蔓園

野蔓園的人來來去去,有來換工的旅人、觀摩取經樸門生活的朋友、參與各種課程的學員、在老師與社工帶領下試著尋找生命不同可能的孩子。有的人只是幾個小時的短暫停留,有的人有機會在園區裡生活上一兩個星期甚至更長的時間,對於園區內的生活模式或全然能接受,或有些無法適應的。一個生活在時尚台北卻嚮往著大自然的女孩,在離開的前一晚曾說山上的一切好像夢,害怕下了山之後,那個在山上的自己就只是夢裡的一個女孩。在一個總是努力捕捉陽光下美景的換工女孩眼裡,野蔓園的時空彷若宮崎駿筆下的情境與世界,而每一個在那裡生活的人兒,便如同電影裡的每一個孩子。

部分的人在他們到園前我們並不熟識,和每一個人相處著,常在想,到底所看到的是每個人本來的面目,還是在這裡我們才得以看到每個人「本來的樣子」,我們沒有答案,本人會有答案嗎? 或許在一段歲月的沉澱後再回過頭來看,每個人會有自己的答案,也許這便是一種尋找自己的過程。 

野蔓園在陽明山

四十多歲前的我從事建築業與衛星電視的工作,長期累積的工作壓力,香菸、檳榔無一不沾,肥胖、過敏等各種文明病纏身,亮起的健康紅燈讓我毅然決然離開這樣的生活模式,遠赴中國武漢學習中醫、到印度學習自然療法。2004年接觸樸門後,體認到把環境照顧好,生活在其中的人類和其他生物才能活的健康,更因女兒口中的一句對現今地球環境的認知,「還不都是你們大人造成的!」,讓我決定成立「野蔓園」,以做一個好大人的方式給予孩子好的榜樣與身教,更是為這塊土地與後代子孫盡一份心力。

野蔓園發展著自給自足的生活,要過自給自足生活的前提就是把自己照顧好,這意味著有能力自己填飽自己的肚子。於是,在這裡,耕種、煮飯、做菜、吃飯,是每天的大事,如何以對土地友善的方式來生產食物、用天然的方式延長食物的食用期、用傳統古法的智慧來加工食材、以吃到最多食物的營養與美味、來照顧人類和與人分享,成了共生生活的重心。

野蔓園經營的是一種生活模式,一種「Work with natural not against natural.(順應自然,不違背自然。)的生活模式。傳遞著人類能夠以與自然萬物更和諧的方式相處,能夠從在大地上勞動與遊戲的過程中,找到更多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註一:園區內長期換工者的心得。

註二: 樸門(Permaculture)由澳洲比爾墨利森(Bill Mollison)和大衛

葛蘭(David Holmgren)1974年所共同提出,迄今已推廣至世界一百多個國家,是一種尋找和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活哲學與藝術,更是解決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各種資源與糧食危機生活模式。

註三:摘自蔣勳《天地有大美》一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樸門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